陝西省教育廳鍊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306/14/132310.html
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學生資助工作聚焦學生全面發展需求,自2019年開始實施“雨露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雨露工程”),積極探索特色發展型資助工作機制。該校以兜底保障為基礎,将資助“育人”成效最大化。針對新時代受助學生發展需求呈現出的新特點,精心設計實施雨露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工程,主要包括“纾難解困”“思政引領”“品格鍛鑄”“能力提升”“學業就業幫扶”“健康身心”等六大計劃。
——實施“纾難解困計劃”,保障安心學習。該校不折不扣執行各項資助政策,通過精準配置國家、學校、社會三方的資助資源,确保困難家庭學生應助盡助,做好“保障型”資助。2022年發放本科生各類獎助學金2500餘萬元,其中社會類獎助37項,逐漸形成校内外捐資助學的良性循環和良好氛圍。
——實施“思政引領計劃”,堅定理想信念。該校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在受助學生群體中大力宣傳脫貧攻堅精神的偉大時代意義和打赢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曆史意義。開展“精神領航”系列活動,組織困難學生赴北京、延安等地開展紅色革命教育研習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受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将自身成長成才融入到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實施“品格鍛鑄計劃”,提升人文情懷。該校重點抓好誠信、勵志、社會責任感三項教育,引導受助學生認識到自己是教育扶貧的受益者。一是開展資助育人主題教育月活動,通過專家講座、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方式,引導學生誠實守信、勵志進取、知恩感恩。二是利用資助政策宣傳契機,教育學生發揚脫貧攻堅精神,向學生解讀“三支一扶”等政策,引導學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在西部基層就業、返家鄉建功立業。
——實施“能力提升計劃”,提高綜合素質。該校精準識别學生的多維發展需求,每年開展兩期“雨露工程—技能培訓營”活動,培訓内容涉及辦公軟件、攝影、公文寫作、社交禮儀等12個方面,每年培訓1000餘人次。指導受助學生社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開發更多與學生專業相關及能力提升型、科研型等勤工助學崗位,以知促行、以行促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實施“學業就業幫扶計劃”,解決成長困境。該校優化學業預警制度,每年舉辦兩期“雨露工程學業輔導課堂”,“一生一策”面向全校受助學生開展學業輔導。舉辦“學霸講座”,指導受助學生社團發揮朋輩幫扶作用。院系領導班子帶頭,黨員幹部、教師積極擔任“一對一”就業幫扶導師。建立電子台賬,動态掌握受助學生就業情況,及時發放求職創業補貼和專項補助。開展簡曆制作、求職面試技巧培訓等。建立學生、社團、院系、學工部門四級學業就業反饋幫扶機制,全力保障重點群體學生順利畢業、高質量就業。
——實施“健康身心計劃”,增強身心品質。該校利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教育幫扶活動,幫助學生以更積極的心态去面對生活和學習。組織開展“熒光夜跑”、爵士舞培訓、燃脂訓練營等活動,培養學生體育愛好,引導學生掌握體育技能。針對心理困擾學生,加強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轉介聯系,提高學生心理品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雨露工程”三點啟示。結合學校“雨露工程”實施的經驗和效果,該校總結出三點啟示。一是精準定位。實現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資助。要踐行一線工作法,通過數據分析、調查研究、談心談話等多種形式,準确掌握受助學生的具體需求。二是精準施策。構建五育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整合資源,構建五育融合育人體系,加強對受助學生精準幫扶教育,助力全面發展。三是精準評估。建立受助學生助後教育管理反饋機制。構建涵蓋思想狀況、心理狀态、學業情況、社會實踐、就業創業、學科競賽等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分析反饋機制;強化評估結果運用,及時調整和改進資助育人方案和具體措施,提升育人工作的精準度、精細度。
——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該校堅持發展型資助理念,着力激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内生動力,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一是理想信念不斷堅定。廣大受助學生感念黨恩、牢記囑托,90%的受助學生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二是榜樣作用發揮明顯。2018至2021連續四年,學校4名本科生入選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先進事迹在《人民日報》上刊發。3名受助生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三是受助學生社團組織育人成效顯著。學校新地郭氏勵志社38名23屆畢業生中,20人保研,8人考研成功,保研率52.63%,升學率達73.68%。四是就業能力明顯增強。2020、2021、2022三年學校困難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分别高于全校本科平均8.84%、4.71%、5.8%。五是受助學生反哺意識、社會責任感不斷提升。受助學生何衛等人回校設立奮進獎學金,唐仲英愛心社連續17年在周至縣開展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知恩感恩、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