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工作 > 正文

【陝西省教育廳】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十三五”以來自然科學研究工作綜述

發布日期:2020-12-08    作者:     來源: 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     點擊:

陝西省教育廳新聞鍊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012/08/109354.html


“十三五”以來,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科研工作秉承“精基礎 強應用 育交叉 促轉化”十二字方針,圍繞“四個面向”,聚焦問題,攻堅克難,着力發揮機制創新與科研創新的“雙輪驅動”作用,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各處室的大力支持和全校科研工作者的奮力拼搏下,該校科技工作已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标任務,絕大部分指标較“十二五”實現了倍增,推動科學研究進入“高原”形成、“高峰”顯現的新階段,成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事業發展的強勁動力與高效引擎。

加強頂層設計 理念引領科研體制機制創新

穩步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成立專門的技術轉移機構——高技術轉移創新研究院,統籌全校的産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工作。深入貫徹科研管理改革的有關要求,堅持以質量、貢獻、價值為導向,落實“陝九條”“陝教十條”,修訂、出台《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澳门新葡萄8884官网科研經費管理辦法(試行)》等辦法,積極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激發科研創新活力。
探索重大任務策劃機制,調動校内外資源,打破院系、學科壁壘,形成重大項目及成果策劃的聯動機制。針對國家級項目、國家級平台、國家獎和省部級一等獎,建立精準、詳實的科技工作任務“清單”,梳理和細化校内優勢學科、團隊及教師“清單”,通過統籌規劃,促進“兩張清單”融合匹配。在國家獎和國家級項目培育、申報與評審階段,管理部門深度介入,全程參與,同時為院系提供精準服務和全方位支持。
創新科研服務對接機制,以服務溝通引領為核心,在“一院一策”的框架下,建立科研服務對接機制,形成了學校 -院系-團隊三級科研組織模式,為科研活動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精準服務;結合學科優勢和院系特點,建立目标任務協商策劃機制,圍繞标志性成果培育,統籌校内外資源,協同推進科技創新;設立聯絡員制度,提升溝通效率,實現科研管理服務工作無縫對接。
創新科研管理模式,建立科技管理“五個三”工作模式,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明确學校、院系、團隊三方管理責任主體;落實标志性項目、一般項目和其他項目三類目标責任;制定分析問題、推出政策、跟進落實三方面工作流程;确定數據分析、政策研究、前期培育三項工作抓手;設置項目預研、科研獎勵、年終津貼三種激勵措施。

加強舉措落實 目标導向推動科研高質量發展

實施基礎研究提升計劃,構建“自由探索 +前瞻性研究+支撐産業發展”三位一體的基礎研究格局,催生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突出問題導向,遞進式推出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紫藤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博士後支持計劃、登峰計劃和團隊支持計劃等;健全基本科研業務支持體系,完善重大重點基礎科研項目配套政策,加大對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以及師資博士後科學研究項目培育和支持;加強以目标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引導教師面向未來,聚焦重大需求,強化對重大科學問題以及戰略和前沿導向的前瞻性研究;引導基礎研究與産業發展相結合,解決産業領域關鍵技術問題,為陝西省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産業發展提供創新源頭供給;賦予團隊首席科學家更大自主權,試點實施傑青項目經費“包幹制”,構建以領銜專家為引領的科技創新體系。
實施應用研究引導計劃,鼓勵傳統優勢特色研究向應用領域延伸,聚焦國家需求和全省支柱産業、主導産業和先導産業開展應用研究;與陝西省龍頭企業建立“四主體一聯合”的新型校企研發平台,與地方政府、企業設立地方(企業)科技工作站推動研發活動與企業技術需求緊密對接;圍繞軍民融合,大力推進軍工保密資格認定工作,圍繞軍民兩用重點技術領域方向,與軍工企業、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
實施科研平台支撐計劃,加強頂層設計,做好政策研判、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發揮領銜專家統籌凝聚和引領作用,堅持圍繞領銜專家建團隊,圍繞團隊建基地,依托基地催生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建立“學科 +”協同創新機制,在前沿、交叉學科領域,組建一批跨學科的重點科研基地;以國際合作推進基地發展,依托現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高等學校引智示範基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建立國-省-校三級基地分層建設機制,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基地建設梯隊;建立基地支持、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基地建設實效。
實施成果轉化推進計劃,加大成果轉化保障與激勵力度,探索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讓新機制,健全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益分配體系。組建行政管理服務團隊、職業經理人團隊、理論研究軟科學團隊三支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隊伍;構建高技術、地方、軍民三大技術轉移通道,破解成果轉化難題;打造包含研發基地、衆創空間、孵化平台、轉化基金和成果推廣平台的“五位一體”全鍊條轉化模式;設立微種子基金,引進成果轉化咨詢服務機構;以提質量、促轉化為宗旨,探索知識産權改革,推進知識産權貫标,提高知識産權價值,打通知識産權從創造到轉化的全過程,構建具有綜合性大學特色的校企合作和技術轉移新生态。
實施開放交流拓展計劃,積極拓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推出“紫藤國際合作計劃”,設立紫藤國際實驗室,以項目為抓手,支持教師、團隊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舉辦諾獎論壇,開設諾獎短期課程,成立諾獎工作室;支持院系、科研單位主辦或承辦國内外高層次、高水平的各類學術交流活動;通過組織科學圓桌會、學術沙龍等增強籌劃交叉研究項目的能力,通過資源配置推動交叉研究;辦好“楊鐘健學術講座”“創新論壇”等品牌活動,不斷提升該校的學術影響力。

堅持“四個面向” 實現學校科技事業跨越式發展

面向世界科學前沿,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679項,立項經費4.8億元,其中,2019年較“十二五”末實現了年度立項數、經費總量翻一番和排名位次“兩級跳”;承擔自然科學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6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3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28項;2個團隊入選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15個團隊入選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3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7人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新增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9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基地35個;斬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首屆“創新争先獎”、中國專利金獎等國家級獎勵。古生物研究團隊發現“清江生物群”世界頂級古生物化石寶庫,引起國際古生物學界廣泛關注和巨大反響;陝南寒武系底部冠狀皺囊蟲的發現,揭示了包括人類在内的後口動物的起源和演化;大陸構造與動力學研究團隊重建東西構造拼合演化精細過程,恢複了南北構造帶早期基礎和中新生代形成曆史;地球化學研究團隊拓展了地幔地球化學新領域,為揭秘華北克拉通的破壞提供了關鍵證據;與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解決了如何在中國最軟的地基上建設最重載鐵路的科學和技術難題,獲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菲迪克獎。
面向經濟主戰場,與地方(企業)共建 9個科技工作站,孵化建設3所教育廳産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與延長石油集團、陝西功能食品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共建陝西省“四主體一聯合”新型校企研發平台;與數十家企事業單位簽訂科研合作協議,組織和參與産學研合作對接百餘次,參與科技成果推介活動60餘次。“十三五”以來,共完成産學研合作與科技成果轉化一千餘項,技術交易額3.5億元,其中,與巨子生物達成2億元的專利轉讓意向,首批1000萬元轉化已經實施。學校獲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四主體一聯合”校企合作模式入選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相關成果與經驗得到多家主流媒體的連續報道。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 2012—2030年)》為指引,依托國内唯一的CCUS領域國家級平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技術支撐機構—“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國内外相關領域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集聚全學科布局、全鍊條技術儲備、現場工程經驗優勢,将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生态保護三者有機融合,共建CCUS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服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需求,為國家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供技術支撐。設施項目橫跨學校9個院系,為學校重大項目策劃提供了新思路,開啟了該校學科交叉融合新篇章。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與西安巨子生物合作,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發并産業化了類人膠原蛋白,系列産品終端銷售額累計近百億;與佰美基因聯合獲批國家微檢測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三大基因檢測工程技術中心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時率先在陝研發出核酸檢測試劑盒,啟動陝西高校第一個新冠病毒防治緊急科研專項,設計多方位全鍊條項目 26項,涵蓋溯源、檢測、預防、臨床及輔助治療、預後跟蹤、心理幹預、大數據分析等,圍繞新冠肺炎相關問題開展科技攻關。
回首“十三五”,科技工作向全校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面向“十四五”,科研人将繼續聚焦“四個面向”,堅持守正創新,探索資源約束條件下的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路徑,以更開闊的視野,更科學的方法,更有效的舉措推動學校科技事業再上新台階。

(責任編輯:張晨悅   審核:刁巧燕)


Baidu
sogou